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......

说明: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!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
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。

导读:互联网思维的办公模式,狠的地方在于,省去了传统办公被浪费的时间成本,解放出更多自由时空进行实际脑力活动。

      最近,有朋友来咨询,他家儿子今年终于高考完,考取了不错的成绩。人生第一个12年苦战已经完成,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,问小编我对人生规划有没有什么意见。

 

     其实,小编很惶恐。作为幸存者,只不过自己的小规划,恰好跟大时代合拍了而已。

因为小编18岁时,完全意想不到多年后一个叫“互联网红利”的东西,会彻底改变人生。回到十年前,大街上满是杀马特头型,滑盖手机是最鲜潮流,贴吧BBS还特别吃香。

 

当时,你唯一掏钱会买的互联网产品,估计就是QQ秀和黄钻会员了。这个虚拟的世界,能满足你的虚荣、自我、好奇和安全感。然而,当下,互联网击打的早就不止是人性痛点,还给我们的社会协作网络带来根本性巨变。

 

怎么理解呢?拿小编的工作室模式来举例子好了。

 

看过小编招聘贴的朋友可能会留意,公司提供远程协作岗位。你人不一定要在深圳,所有工作都可以通过线上沟通完成。有些人刚听到这种模式时,会感到很不可思议,这也太现代感了吧。其实,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采取这种轻量化的办公方式,已经没那么前卫了。

 

对于部分职位来说,我们不再依赖固定的办公场所。一个团队,在华北、华东、华南都有“据点”,只要足够有才华,我们想连接世界各地聪明的大脑,给你体面的报酬,不用过于为地域所困扰。

 

传统朝九晚五的打卡制度,在互联网行业冲击下也逐渐解体。你可能会怀疑,远程协作缺少上级监督,沟通成本又相对高,不像在办公室喊一嗓子就行,能顺利运转么?这些困难我们当然遇见过。

 

但是,它最终筛选出的员工,都带有高度自我驱动力和优秀职场沟通力,督促我们永远效率先行,经常复盘项目经验,要让成绩和教训都能更轻易的彰显、被量化。

 

这种互联网思维的办公模式,狠的地方在于,省去了传统办公被浪费的时间成本,解放出更多自由时空进行实际脑力活动。

 

小编有位员工经常感叹,她的朋友一起床就匆忙赶往公交站,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,到了公司再缓半个小时,每天起码有三个小时处于低效状态。而她的早晨,能从容开始准备工作,活干完后就能有更多时间读书充电、健身和陪伴家庭。

 

当然,并不是鼓吹线上协作模式适用于所有人、企业,它有不可避免的缺点,比如团队磨合时间会拉长。但是,你不得不承认,互联网正在强烈冲击、打破过去被规训的生活方式,甚至撬动社会各种行业的底层逻辑。

 

15年6月,公司的实习生Chris曾经是某共享单车的第一批用户。当时,这家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域仅限于北京几所高校,活动范围也限制在校内。

 

有一天,Chris刚把共享单车踩出校门,手机定位就监测到她的行踪,立刻收到短信,警告她在规定时间内把车骑回去。

 

Chris还心想,什么鬼嘛,只能在校园五分钟不到的距离内活动,原来发展格局就这么小。结果,不到两年,这家共享单车火速侵占全国,你骑它环游中国都没人拦你,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,也撼动了死气沉沉的国产单车制造业。

 

 

当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,发展更新的速度、规模、力度,全都快到你招架不住。面对互联网,我们不断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,你永远想不到它会拥有怎样改变世界的力量。

因为,互联网变得越来越了解你了。比如共享单车,当你骑行的次数越来越多,你的手机App就会成为最了解你出行路线的一个伙伴。

 

再举个例子吧。平日我们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网购了。你有没注意,你的某宝主页非常了解你的喜好。你的每一次商品搜索、每一次添加购物车、每一次剁手,都会被默默地分析、记录,然后就会推荐相似物品给你,成为店铺的隐形导购。

 

在某个垂直领域,你和上亿人的数据被搜集越多,机器就会变得更加聪明,这就是所谓的“人工智能”。

 

当然,这种用途不仅限于商业,还会应用到医疗、治安等公共服务体系。比如,有些国家的警察,会联网分享犯罪分子的各种数据,通过算法推断出潜在犯罪时间、地点,来个瓮中捉鳖,特别高级。

 

所以你发现没,信息即权力。理解、运用互联网逻辑的人,往往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资源,这是几乎净增长,永不枯竭的宝藏。

 

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。至于人生规划,我其实没资格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指路。但是,小编倒是希望他将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都去接触、了解一下互联网思维。因为,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的未来,产生深深的危机感。

 

很多影视文学作品都在尝试推断这一未来图景。美剧《真实的人类》故事背景就建立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——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取代大量人力,酿成了人类大规模失业危机。

 

当互联网不断刮搜数据,咱们的行为模式被机器学习,劳动力就变得越来越可替代了。

 

无独有偶,去年雨果奖小说《北京折叠》也是讲科技高度发达对社会秩序的冲击:机器人早已能取代如垃圾分拣之类的低端工种,但出于社会维稳的需要,这些工作者被“折叠”到黑夜里,仍旧保留原来的工作,但是早已跟实际经济运转脱离了干系。

 

科幻作品真没瞎扯。6月底,马云在美国论坛上,就预测30年后受人工智能冲击,失业将会成为大问题。

 

况且不用看那么远。当下,金融界原本的铁饭碗信审员,在互联网信贷发展下,根本干不过机器,逐渐被边缘化为底层劳动力,正在大批被淘汰出局。线上线下,两套逻辑,两种速度。

 

未来,焦虑的不仅是金融从业者,还有更多传统认知为“铁饭碗”的行业,脱离、追不上互联网发展轨道,逐渐陷入泥沼而不自知。

 

用马歇尔·伯曼的话说:一切坚固的东西,都烟消云散了。

 

据说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,只有2%的人能控制未来。你选择成为拥有信息权力的2%,还是挣扎在信息荒漠的98%?

 

 

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夸张,只是希望各位读者们能更快意识到储备互联网知识、升级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