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......

说明: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!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
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。

导读: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社会中,我们极容易成为信息过载的受害者——看似马不停蹄地在主动或被动地完成这个、解决那个,甚至不放过吃饭、行
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网络社会中,我们极容易成为信息过载的受害者——看似马不停蹄地在主动或被动地“完成这个”、“解决那个”,甚至不放过吃饭、行走或睡前的间隙,致使内省与反思成为一种遗失的美德。今天与读者们分享的文章原刊载于《中欧商业评论》2014年10月刊,标题为《工作中的无为之智》。

 
文/曼弗雷德·凯茨·德·弗里斯(ManfredKetsdeVries)欧洲工商管理学院(INSEAD)领导力发展与组织变革特聘教授
 
译/王玉洁
 
你有没有想过,努力工作并不必然是一种智慧?
 
事实上,时常放下工作,什么也不做、让大脑“停止运转”,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,比如孵化创新想法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、延展我们的想象力等等。
 
繁忙≠效率
 
我们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。无论是在火车站、咖啡厅,还是行走在大街上,总能看见身边的人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。
 
前不久,我问一位上过我的培训课的高管海伦一天会收到多少封邮件。“500封”,她竟然答道,“但是,我一封也不会看。如果真看的话,那我就别想做自己的工作了。”
 
她说她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获取信息,而是如何不被海量信息淹没,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。海伦的助理会帮其查看所有的邮件,她每周只花几个小时与助理讨论一些必须由其解决的邮件。“公司花钱雇用我不是让我做类似处理邮件这种事情的,”她解释道,“如果我整天忙于做一些别人希望我做的事情,那我就没有时间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了。”
 
“在繁忙的网络世界中,你是没法做创造性工作的。”海伦有一个观点,也是我亲身体验出来的,那就是,如果你做得少一点,而思考多一点,你会过得更轻松。
 
然而,“什么也不做”是不容易办到的,也是不被接受的,因为那样我们会被视为不负责。事实也同样如此,如果什么也不做的话,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内疚。可是,我们更常走向另一个极端——一忙起来就没完没了,永无止境。诸如不断查看邮件这种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,使我们兴奋得难以停止。
 
切断联系,我们就会面临与世隔绝的危险。可是如果从不间断地保持互联,听之任之,那么就很难实现自我完善,洞察世事,创新点子也不会闪现。
 
无聊是想象力的前奏
 
正如我在最近的研究论文《什么也不做与无事可做:空闲时间与无聊的潜在价值》中所述,“什么也不做”(todonothing)与无聊紧密交织。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多数人很难容忍无聊,但它是发现某些重要事情的前奏,还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无聊可被视为一种阈限空间,是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资源。
 
但是,在网络时代,各种娱乐应有尽有,注意力不断地被分散,“信息”无孔不入,而“无聊”难以进入。我们极易处于一种不断忙碌的状态,很少有什么也不做的时候。
 
网络空间是一个多重任务处理和极度活跃的世界,我们对它的狂热行为会带来自我蒙蔽,以为自己真的很高效、多产。事实上,社交媒体激发的只是一种“反应式思维”,而非“自创式思维”。它反而会限制人的创造性,并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平衡行动与反思,迟早会产生倦怠心理。
 
不幸的是,现在各个公司的工作狂都会受到支持甚至奖励。出现危险的狂躁防卫通常不会遭到反对,因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企业发展。而且公司还存在一种这样的心态,“我给那家伙发那么多钱,他怎么不给我多干活?”
 
努力地工作与聪明地工作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。
 
事实上,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会导致严重的个人心理问题,包括士气低落、沮丧、药物滥用、职场性骚扰、人际关系紧张以及频繁旷工。
 
而真正最高效的管理人员思行两不误,随时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。正所谓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
 
紧张带来“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”
 
“什么也不做”是开启潜意识的最佳时机。潜意识对我们强大的信息库进行关联搜索后,通过无意识思考进行信息整合。在这种思维状态下,我们很少受限于常规模式。相对于专注地解决某一问题的状态,潜意识状态下更有可能出现创新想法。
 
潜意识成果通常不会立即转化为有意识的想法,可能需要一个孵化过程。什么也不做或彻底放松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,而且可能还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。
 
问题解决达人在停止有意识工作后,仍然会无意识地关注某一问题。创造性解决方案很可能在诸如散步、开车、阅读或与孩子玩耍之时闪现,进而在休闲之余把棘手问题解决掉。
 
试想一下,如果你在高度紧张连续工作9小时后,接着去参加一个会议。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,你在会议上得出的方案只是一种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。脱离又专注当下的状态在各个企业中越来越受欢迎,许多高管会通过正念冥想制定决策、解决问题。每天留有一定空闲时间的人,相对于连午休时间都被工作占据的人来说效率反而会更高。
 
意大利画家乔尔乔·瓦萨里(GiorgioVasari)总结道,“有时工作越少,收获越大。”
 
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天才想法都是“突然冒出来的”,如阿基米德在浴室中发现阿基米德定律、牛顿在林肯郡花园中发现地心引力、保罗·麦卡特尼某天早晨醒来后谱写了睡梦中出现的“Yesterday”旋律;诸如3M、皮克斯动画工作室、谷歌、推特、脸谱网等公司都将“断联时间”作为其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 
当发现自己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时,通常会更加努力地干活而不是聪明处之。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认为,完成下一个任务后就可以放松一下了。但待办事项在不断地增加,而我们还总想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一些,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!如果陷入这样的漩涡,是时候摆脱单调乏味的工作休息一下了。
 
令人惊奇的是,当我们放下某一问题,通常过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自己豁然开朗,原来办法就摆在眼前。
 
赢取空闲时间的三种方式
 
维护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有意义的沟通,避免自己脱离尘俗。要想维护人际关系,我们就需要与他人交流、参加各种活动,多花时间出去走走。
 
学会说“不”学会说“不”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。说“不”并不一定是自私的表现,对所有要求都点头答应并不是好现象。只有对并不那么重要的要求说“不”,你才能赢取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。
 
管理好睡眠习惯每晚最好能睡足八小时。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个人成长、发挥创造力的必然条件。睡眠习惯不好说明我们还没有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