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......

说明: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!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
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。

导读:背景介绍:MBA在读。记录一下读MBA的生活,每门课的老师带给我的感受和启迪都不一样,每位老师水平都很高,除了知识,我更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打动。这大半年的课程让我习得了什么,我想,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:

1、突破认知障碍,克服认知恐惧。突破认知障碍这件事,我感触颇深。曾经的我,虽然数学基础还不错,但成年后看到金融、财务相关的名词就头疼。家中的财政大权也主动双手奉上,任凭先生说了算。 那年买车,先生申请了一笔消费贷,本来要和我商量,我完全给不了意见。还完贷款后,他算了下利率,大呼决策失误,损失几千块利息,我也只能懵圈的看他郁闷。学了基础财务类“硬课”后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老师讲得真好,居然让我这个看到数字就发晕的小白不抵触了。前不久有人介绍理财产品,我用学到的知识算了下收益,果断灭草,还能跟对方说上一两句,回家跟爱人讨论若干,再也不怕被人牵着鼻子走了。现在,看到一些金融、经济的相关文章,我也能读一些了,不像以前直接忽略,只因为我不再心存恐惧。有了这些工具,我的视野半径扩大了,这是我最大的收获。

 
  2、强迫自己学以致用,扩大认知边界。《管理会计》的学习中,我们需要对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并做汇报。在我们小组自行研究时,大家都认为已经把案例研究到极致了,回答也无懈可击。直到听了老师的讲解,才惊觉差了十万八千里——“你们说的这些,都是不用读MBA也能做出的分析,用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了吗?”“用了新学的工具,你们再看看分析是否有不同?”我们自以为无懈可击的回答,其实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,别说本质,连深度都没有。而我们居然为这种毫无进步的探索洋洋得意。不得不为自己的浅薄暗自羞愧。因此,现在我时常会问自己,一个问题,如果用现在学到的知识解释,有没有新的理解。如果说以前做决定全靠直觉,那么以后我的决定会多些思考。就算最终结果一致,这个结果得出的过程,也比之前好了太多,不再是稀里糊涂的,而是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选择基于什么判断。
 
  3、不断反思,告别过去的行为模式。我一直自诩是一个“有力量感的人”,我家先生跟我谈恋爱的时候也笑称我“疾恶如仇”。曾经我把这事引以为傲。现在的我依然疾恶如仇,但我渐渐体会到了那句话,“黑和白之间有很多层的灰。”我和A曾经关系很好,但后来某件事情得罪了A,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互不搭理。我和A有一个共同的熟人B,A与B的关系不错。因为我与A的关系不好,导致B在业务上为难了我数次。我曾吐槽A是始作俑者,吐槽B可笑的“肝胆相照”,但那有什么用呢?对我完成业务没有任何实际帮助。 很久之后,我忽然想通了,就算我再不认同A的三观,他能与掌握关键资源的B处好关系,就是他的能耐。我干嘛不好好把握与A的关系,来改善与B的相处呢?于是我尝试主动向A示好,并就我之前做得不好的地方真诚道歉,A表面上没说什么,却也能看出他态度的转变。然后我发现,B对我的态度也好转了。虽然我和A关系不可能深交,但我跨越了自己的认知障碍,主动做事情来改善和修补,并对我与A的关系重新定位,到了一个彼此都舒服的状态。我觉得这个改变就是我的成长。
 
  4、同学是最好的老师。我曾和一些三观比较接近的同学走得很近,从他们身上,有自我认同与互相欣赏。后来,接触到其他原本不熟悉的同学,乃至上一届的师兄师姐,渐渐发现,每个人都很有特点。曾去银川出差,同学阿利和穆穆热情接待了我。带给我最深震撼的就是阿利同学。我得承认,原本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全职太太,我甚至怀疑她专门从银川飞来上学能给她带来多大帮助。接触下来才知道,阿利负责了老师们去银川调研时的大部分接待工作。之前本部老师在银川有个调研项目,团队人员与当地合作的事宜,也是阿利对接的,这对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要求很高。更不用说,她本身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,现在也把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打理得井井有条。看来,作为MBA群体,当初学校选拔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。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,就看你怎么从他人身上学习,来修炼自己了。前段时间,跟曾经备考的同学约出来喝咖啡聊天,他问我,最近怎么不写学习的事了,确实太忙 ,而且感悟太多,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落笔。学得越多,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无知。但我不同于曾经的自己,察觉到无知后只会变得焦虑而惊慌,现在的我,明白无知是常有的事,扩大自己认知边界,才是一直以来的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