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......

说明: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!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
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。

导读:请问内心缺少一把火,不敢发展,不敢尝试自己不懂的行业,我知道一部分是不自信,我想问怎么办?

       这是一个很具体、很私人的问题,绝不符合知乎“好问题”的标准,但没想到居然就火了,看来在每个平静的面孔下,都隐藏着一颗波澜壮阔的心啊。

 

如何点燃他心中的那把火呢?

 

如何让他咬咬牙,跺跺脚,“迎接”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呢?

 

这是他最想知道的,但是,我没有成人之美,没有给出“动力十足”的建议,恰恰相反,我认为,他的问题不是内心缺少一把火,而是鸡汤喝多了,就快欲火焚身了。

 

现在不仅成功学泛滥,成功的人也泛滥了,网上到处都是一夜暴富的牛人,到处都是普通人月入几万、几十万的秘籍,到处都是“你也可以”,各种成功的经验泛滥,唯一欠缺的就是跳出舒适区,行动,行动,行动!!!

 

然后你很可能就死了。

 

这个结论可能有点夸张,但我知道,很多人的结局就是这样。

 

 

人究竟是如何改变的?

 

这是个很开放,很主观的问题,我们看到的版本,多是类似项羽那样破釜沉舟,然后成功逆袭,但是,项羽只有一个,整个历史上,也就那么几个,所以青史留名了,可见,这种成功多么渺茫。

 

网络时代,却到处都是这种破釜沉舟式的成功,到处都是“项羽们”,作为一个理性人,至少这篇文章没有调动情绪,你应该能够理性权衡,成就“项羽”的几率到底有多高,又有多少人在进化“项羽”的过程中折戟沉沙。

 

这里,并不是否定这种破釜沉舟式的成功,也不是争辩这种成功,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生活远没有到背水一战的地步,而且,就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而言,绝大多数人的改变,成功的改变,行之有效的改变,大致划分为两种方式:

 

一种是渐进式改变;

一种是突发式改变。

 

如果将生活划几个圈,大致可分为舒适区,挑战区,恐慌区,现在大多数的自媒体文章,都在渲染舒适区外的成功,你怎么居然还敢待在舒适区,你怎么这么堕落,这么不求上进,你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,对家庭的不负责,对父母的不负责!

 

 

千夫所指,无疾而终!

 

待在舒适区,已经被硬生生的塑造成了一种原罪!

 

但积极心理学对成功的研究发现,舒适区内的成长、改变,也就是渐进式改变,恰恰是一种非常稳妥的成功。

 

待在舒适区确实会较为安逸,但纵观身边人的成功,绝大多数是待在熟悉的领域,不断积累经验,不断成长提升,然后抓住某个机会,迎来人生质的改变。

 

这是绝大多数的成功模式,也是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,甚至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老祖宗智慧:做熟不做生。

 

舒适区内的改变,最被人吐槽的是它会消磨人的斗志,让人甘于平庸,确实是这样,这也是仅仅少部分人能够成功的原因,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,你分析他会发现,最大的不同就是成长,待在舒适区的成长,这来自于什么呢?

 

舒适区的成长,不是来自于压力,而是来自于梦想,来自于渴望,来自于良好的习惯。

 

就我个人而言,我的改变绝大多数是在舒适区,即使是跳出体制,也是因为之前在体制内的持续努力,培养成的良好习惯,比如跑步,比如反思日记,比如复盘,比如深度阅读,比如结交积极的朋友,总而言之,是一种积极的生活,积极的习惯,然后坚持,静待量变发展成质变。

 

本质上讲,这是由内而外的改变,是不断向外推进,扩大舒适区的改变,它的背后,是我们的积极习惯,积极人生态度,所以习惯决定命运。

 

另一种突发式努力,还是以舒适区,挑战区,恐慌区为例,积极心理学推崇的突发式努力,也是跳出舒适区,不过是站在挑战区的努力,这个区域,我们会感到压力,感到焦虑,但也会感觉到能够成功。

 

在这种信心的支配下,我们迎接挑战,拥抱挑战,虽然我们会经历失败,但并不会绝望,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,我们在失败中学习,在失败中坚持,在失败中成功!

 

这是积极心理学描述的突发式改变,舒适区外的改变,严格来说,是相对有保证、有底气的改变,我们会焦虑,但绝不会过度焦虑,我们会感到压力,但绝不是被压垮,我们能够接受失败,绝不会一次失败就彻底翻不了身,那不是改变,而是赌博!

 

而现在鸡汤、自媒体渲染鼓励的,恰恰是第三种改变,站在恐慌区的改变,不成功就成仁的改变,成则一飞冲天,败则元气大伤,甚至是万劫不复,我曾经分享过我从体制内出来的经历,后台很多人询问我,要不要从体制内出来,我的回答只有一句:

 

你是因为不喜欢出来,还是已经有了“不得不”出来的理由?

 

成功学很美好,成功学确实也会带来极少数的成功,甚至是非常成功,写这篇文章,我不想就是否破釜沉舟做评判,只是想澄清一个事实:

 

改变有好几种,而且就概率上讲,温和的改变,舒适的改变,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