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报考测评申请中......

说明: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!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免费预约
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。

导读:前段时间的大热剧《我的前半生》里,罗子君因为陈俊生的一句“我养你。”只工作半年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。

       前段时间的大热剧《我的前半生》里,罗子君因为陈俊生的一句“我养你。”只工作半年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太太。

 

所有的职场女性,是不是在遭遇委屈时,在工作陷入停滞时,在上升的通道上看不到任何希望时,都曾无数次上演过把文件往领导桌上一扔,“老娘不干了,回家当全职太太”摔门而出的内心戏?

 

但现实真的如想象中美好,一披上全职太太的马甲,立马就能原地满血复活,神清气爽,扬眉吐气吗?

 

 

1

我的朋友燕,尝试了半年的家庭主妇生活后,忙不迭地滚回了职场,去了一家新媒体单位。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公司,她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激情与活力,那就是对什么都好奇,什么都想学,和同事无拘无束地讨论,下班后仍然留在公司学习。她相信在这里,她过往的经验积累能够成为她的独特优势,能让她重新回到20多岁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的状态。

 

这也是30岁后,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混日子,而是开始过一种有计划、自律、节制的生活。

 

她是我在社团活动中认识的朋友,32岁。28岁那年,她因为在新业务上的优异表现被提拔为产品总监。那几年她被视为公司的功臣,一时风头无间。两年后,业务规模扩大,业务线独立运营势在必行,最后只留下最初起家的业务线归她管理。尽管很努力,仍然改变不了整个行业的大势所趋,那个业务线只能拼命保持营收稳定,要实现增长实在太难。

 

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遭遇职场天花板,是管理团队在外地团建,核心管理人员闭门会议没有通知她参加。那次,她一个人偷偷流了泪。

 

后来也习惯了,在一个公司呆久了,就不想折腾,收入不错,仍然顶着总监的头衔,老板见着了仍是客客气气;每天上班在网上和朋友闲聊,一到点就下班,不知不觉她也成了自己曾经最瞧不起的那种混日子的人。

 

当初招她入职的老总离职。一个本来和她平级的人不知怎么说服了老板,帮她招了一个副总监,下属向副总监汇报,副总监向她和那人双线汇报——她被架空了。

 

老公看她天天闷闷不乐,劝她,“要不别上班了,我还养得起这个家。”

 

终于在和架空她的人大吵一架后,她辞职了,成了别人眼中幸福的全职太太。

 

第一个月真是梦想中的生活。每天在睡眼朦胧中送老公出门,回到床上继续睡。婆婆和他们同住,也心疼她平时上班辛苦,任她睡到自然醒。

 

但第二个月起,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。原以为离开工作,就可以心情愉悦,但突然松懈下来,心里感到空落落的,就好象被人掏空了一样。

 

原来每周做一次彻底清洁的小时工被婆婆辞了,“妈,不用省,一个月不才300多块钱吗?”“家里两个女人,还让别人搞卫生,是要被人笑话的。你老公赚钱也不容易”婆婆每天都拿抹布擦来擦去,她也不好让婆婆动手,只好自己干,没啥灰也得走走过程。

 

“你老公上班那么辛苦,你也没上班了,早上给他弄点早餐,外面买不干净。”婆婆一般六点多出去锻炼,以前也要求过这一点,但老公觉得她上班太辛苦,宁可让她多睡一会,两人到外面买着吃。但这次婆婆说出这话,老公却没吱声。

 

有时和老公闹点小矛盾,“你都不用上班,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呀。”最后不管谁对谁错,老公总爱用这句话来堵她的嘴。

 

偶尔想和朋友说一下心里的苦闷,刚开口,朋友就说她“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。如果有人养我,我做什么都愿意。”她只好闲聊了两句,就挂了电话。

 

她突然觉得自己到了一个孤岛。无人可交流,无人可回应,原本辞职是为了缓解压力,但这样的日子比辞职前更让她难过。

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开始在网上写自己的心情,加入了写作群,再后来作为志愿者参与这个新媒体公司社群的运营。筹备线上活动,运营微课,策划征文活动,她好像又回到了28岁那个有梦想、无所畏的年龄;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,她提的很多建议居然直接被公司采纳;知道她辞职在家后,就向她发出了工作邀请。

 

她也终于明白,家庭不是躲避压力的港湾,而她也不是江郎才尽,只不过她在舒适区呆得太久,已经忘记了要时刻归零,主动突破自己。公司每一阶段发展目标不同,对人员要求也不一样,一直躺在功劳簿上,最终只会被别人取代。

 

我想很多人可能也像这位朋友一样,陷入职场倦怠期后,为了逃避压力,选择了去当家庭主妇。可是,以后真的能够拥有轻松惬意的心情?忘记了中国家庭主妇每天面对的更是日复一日、永无穷尽的琐事。这种枯燥乏味与职场压力相比,可能更让人心灰意冷。职场有压力,尚有朋友、有丈夫可倾诉,真退守家庭后,面对这种心理的郁闷又向谁诉说呢?对现有工作不满意,还可辞职跳槽一走了知,如果面对家庭压力,又有什么后路可退?

 

从此可以摆脱职场的压力从来不应该是我们辞职当家庭主妇的理由。因为你会被骨感的现实啪啪啪地打脸。

 

2

还有的职场妈妈说,之所以有辞职的冲动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逃避职场压力,而是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。

 

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真的是时间长短吗?似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可以证明,相反,很多事例反而说明在职场生气勃勃、乐观上进的妈妈能给孩子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。

 

前段时间,公众号“奴隶社会“上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女性的讨论和共鸣,题目叫《我被职场妈妈养大,我也是一个职场妈妈》,作者常青藤学校毕业,曾在麦肯锡工作七年,又有过在亚马逊工作三年的经历。她在文中说了父母作为双职工是如何将她带大,又如何给她受益一生的影响。

 

她的父母1979年从江西农村返回上海,快30岁了,只有初中文化,双双报名参加了高考,进入“业余大学”学习。白天上班,晚上上课,没有时间照顾她,就将她送了全托,3-6岁,每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仅有24小时。上学了,也是挂着钥匙自己做饭,参加什么培训也是自己坐公交去。

 

但他们教给她:

 

“他们努力赚钱,向她示范了,生活是应该努力的,是值得努力的。

 

他们干练多劳,也是从父母身上,她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办法总是会有的。

 

他们自我要求,要求孩子,更要求自己。妈妈告诉她:怎么做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人。

 

他们崇拜知识,在全家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,每周从幼儿园回家,她妈妈都会给她买三本书。

 

“他们给了她物质与精神上的安全感和方向。生活是应该努力的,生活是值得努力的,生活是可以掌控的,生活是乐趣无尽的。”

 

“孩子获得的,不是我们希望的态度,而是我们的态度。”

 

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,而是陪伴的质量,是榜样的力量。

 

3

说回正题,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,女性在职场上陷入懈怠期、遭遇天花板其实很正常,男人也不例外;只不过近几年社会上“让女人回家”的论调大行其道,女人在遭遇低谷时,很容易把社会的这一论调合理化,视为脱离职场困境的第一优选。

 

人不可能一直保持直线发展,就像社会发展、经济发展一样会有自己的周期,有高潮,有低谷,谁都会遇见,谁都不能避免。乔布斯也不曾被苹果扫地出门过?就看你自己如何看待,如何突破。在你实在是筋疲力尽、无能为力时,不妨就躺在原地,在泥地里歇一会,歇一会再找方向继续前进,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倦怠,就选择逃避,最后可能才会发现,只不过用新的问题代替了老问题。

 

方正集团副总裁兼首席魏亚欧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职场低谷的一段经历,她被高薪聘请到方正负责品牌重塑。头一年半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。所有人都指望着她点石成金,快速建成一个新的品牌,但一年半过去,好象毫无起色,连招她的人都怀疑招错了人。她每天在办公室写案子到两三点,回家后仍然写,一直到五点多,只有飙车回去的时候不自主地掉眼泪,第二天早上九点仍是乐呵呵地打卡上班。

 

“我什么时候都可以离职,但我为什么要在别人认为我不行的时候黯然离开呢?”后来她用实际的结果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也被提拔为方正的核心高管。

 

她在别人投反对票时,都没有放弃自己,我们为什么又要离开职场让自己出局呢?在遭遇职场天花板时,先投一票给自己。去归零去精进,全力行动去争取。没有行动就没有发生的可能,而行动往往会带给我们改变的惊喜。

 

当职场妈妈或是家庭主妇并不是关键,关键是促使我们选择的因素是什么。是主动选择活一个新版本的自己,还是为了逃避职场的压力?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更具宽度和深度,还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?

 

如果你遇到倦怠期,正有逃离职场回家做全职太太的念头,不妨先看一下这几个建议:

 

1.保持时刻清零的心态,保持好奇心,保持工作中的激情,让个人成长一直在线。职场上最忌讳的是一年经验用三年,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;无论你曾经给公司创造过多少价值,公司已经在当前的工资给你以回报,不要指望它能为你的一辈子买单。保持清0的心态,主动地追踪行业最前沿的发展,专业精进,磨砺能力,那么在人才市场上,你会永远拥有选择为谁服务的主动权。

 

2.过自律的、克制的生活,为自己设立五年目标,年度梦想清单,涵盖方方面面。人最容易懈怠的状况是没有任何目标,每天只是简单地重复前一天的生活。设立五年目标,你会知道自己前面的方向,有目标在指导,就如“仿佛若有光’,会给你无穷的希望。设立年度梦想清单,拆分到每个月,每一周,每一天,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有计划地生活,你知道自己即将抵达的方向,你的内心会更加笃定。当你完成一个目标,再完成一个目标,你会对自己充满前所未有的自信,会有挑战全世界的勇气。

 

3.在工作之外,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,建立多维竞争优势,让自己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。

 

改变前方的路并没有错,但改变不应是为了逃避。少给自己留点退路,因为“退路”的退,也是“退步”的退,而我们只有在不断前进中,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。